
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:培养好的时间观念,从胎儿期开始
胎儿期
孕妇在胎儿期应该培养有规律的生活,包含按时进餐、睡眠、工作、学习、休息、娱乐和散步等。如此的规律生活可以给胎儿提供积极的感应时间,帮助他们打造时间观念。
初生到1岁
在初生到1岁的阶段,婴儿会逐步适应新环境,并依据妈妈为他们安排的生活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。比如,他们会在吃奶的时间哭闹表示饥饿,吃完奶后肯定时间内排尿,然后会需要换尿布。当他们吃饱、睡饱后,会需要妈妈抱起他们玩耍,玩累了会在规定的时间自动入睡。假如妈妈没时间观念,不按规定时间安排婴儿的生活,婴儿的生活就会混乱,没办法打造条件反射和好的时间观念。
1岁至2岁
在1岁至2岁的阶段,孩子已经可以自由行走,双手可以做一些小事情,并且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心愿。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指示动作和语言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。比如,天天早上孩子醒来后会爬起来需要起床、着装;然后会指着毛巾需要洗脸、洗手;接着会走到桌边需要吃早餐。当到了上托儿所的时间,妈妈上班了会挥手表示再见,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需要睡觉。这种时间观念一旦形成,孩子会渐渐自觉地按时行动,培养遵守时间、不拖拉的好习惯。
固定睡觉时间
给孩子固定的睡觉时间尤为重要,由于睡觉时间越固定,孩子们越容易实行。但因为小孩子的时间定义尚不明确,所以固定的睡觉筹备活动会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。譬如,可以告诉孩子:“动画片结束了,孩子该上床睡觉了。”适合的筹备活动可以是念书、讲故事或听音乐。但要防止在睡前进行剧烈活动,譬如打架或玩球,这会让孩子更开心。一旦确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,就不要改变。不要以“天黑了”作为孩子上床睡觉的规范,由于夏季白天非常长,如此的说法会引起麻烦。
2岁到3岁
在2岁到3岁的阶段,孩子已经可以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我们的需要,这个时候可以让他们同意时间刺激来训练语言能力。比如,可以教孩子天天早上7点钟起床、7点半吃早餐,8点钟上托儿所,下午4点或5点接回家,6点或6点半吃晚饭,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。可以给孩子一个玩具钟,让他天天拨动指针到肯定地方表示当时的活动时间,渐渐让他们感知时间,了解按时作息。除此之外,还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时间,譬如画图、玩玩具、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,按时结束。从小培养守时、遵时、惜时的意识,让孩子对时间有紧迫感。由于假如不抓紧时间,孩子的注意力会分散,思想不集中,就没办法非常不错地完成应该做的事情。当孩子打造了时间观念,就不会做事“慢吞吞”、“拖拖拉拉”。